文章详情
 
文章搜索
 
 
商南文化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及对策——关于破解商南文化发展难题的调研报告
作者:谢凯    发布于:2014-10-11    文章来源:商南宣传网

谢  凯

商南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界三省八县,因商山之南而得名。商南县是一个文化承载宝地,秦楚文化兼容。1933年,成立商南县民众教育馆,这是解放前商南的文化工作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商南逐步建立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工人俱乐部、县豫剧团、县轻音乐歌舞团、县电影院、县新华书店等文化艺术活动中心。1979年成立县文化局。商南文化事业建立,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体系①。

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文化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目标,在重视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抓手,有力提升了商南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全县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进步。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急速转型、全面奔小康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在基层“落地”?县域文化发展亟待解决哪些难题?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商南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一、商南文化发展现状及成绩

 (一)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一是认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既是软环境,也是硬实力,已纳入县委政府工作的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并提出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二是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商南的文化体制改革稳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立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建立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县新华书店、县剧团转企改制已逐步完成。三是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县电视台新增《人大天地》、《委员风采》、《新闻广角》、《感动商南》等栏目;县广播电台推出了“鹿城时空”、“为您服务”等栏目。②。

(二)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逐步完善。商南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社区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基本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城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县剧团1个,工人俱乐部1个,体育场1个,小型文化广场1个,大型文化广场1个。全县共建成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3个村级农家书屋。并配置了专用设备、图书管理员。建成城关镇东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12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县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共放映故事片2076场,观众人数达70万人次,电影放映行政村覆盖率100%。③。

 (三)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是开展了“三八”妇女节秧歌舞大赛活动,“九九老年节”文艺汇演活动;举办了“中润亿家”杯2012商南首届青少年才艺大赛活动、首届“欢乐金秋”购物节活动和首届群众文艺大赛活动。二是县文化馆坚持长期开展艺术培训,举办了青少年儿童舞蹈、器乐、声乐、美术培训活动,培训人数3万人次。三是送戏下乡85场次,其中赴乡、镇、村演出45场次,城区广场宣传演出40场次。四是形成独具特色的“千人威风锣鼓·秧歌舞”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成为商南城乡居民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累计共演出140余场次,观众达28万人次④。

(四)文化产业初显雏形。目前,商南共有文化产业64家,包括打字复印业、网络服务业、图书经营业、娱乐场所、金丝峡景区、富水闯王寨景区、金丝峡影剧院、益华绒绣公司、顺意印务公司等。其中仅有富水闯王寨景区、金丝峡影剧院、益华绒绣公司、顺意印务公司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⑤。

(五)文化艺术成果收获颇丰。近年来,商南文化文艺创作取得了丰收,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戏剧、书法、绘画、音乐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作品不断涌现,20年共出版各类文学书籍27册,在市以上发表各类文学、文艺作品1550多篇,其中在市以上获奖130多篇次,改变了商南文学、文艺落后的状况。民歌的整理与传承取得重大进展,比较系统地收集整理成书5册;文化三下乡活动开展300多场次;以旅游为中心文化活动开展270场次⑥。

二、 商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是制约商南文化发展的“瓶颈”

1、农村文化阵地的延伸性和农民群体的广泛性不相匹配。目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步伐加快,但仍严重缺乏,一些乡镇文化站因投入不足、管理不善、使用率不高等原因,名存实亡,使得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的氛围没有营造出来,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2、农村文化供给的创新性和农民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当前的农村文化活动基本停留在“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文化送到了村,往往是“蜻蜓点水”,“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从而未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3、基层文化内在动力的缺乏性与外在推动的紧迫性不相承接。基层文化干部常被当“万精油”使用,加之培训少,文化干部自求提高的学习时间、机会相对较少,文化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文化产业发展迟缓,成为商南文化发展的又一大难题

      从总体上看,商南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足、活力不强仍是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筹融资能力不强,特别是民间资本还没有被充分引导到文化产业开发中来。全县文化产业处在创业和原始积累阶段,存在产品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贡献率低等问题。以2012年为例,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为487人,资产4330.1万元,利润592.83万元,上缴给国家税金仅为170.21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⑦。

 2、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较低。金丝大峡谷景区、金丝峡影剧院、闯王寨景区、益华绒绣等重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发展仍然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对旅游景区的文化产品的开发、宣传、包装和推介不够,真正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太少。

   3、文化产业发展单一。商南的传统文化产业大部分是家庭式小作坊,规模小,投资少,较分散。除网吧、棋牌娱乐业发展较快以外,其他传统文化产业呈现逐步萎缩,音像制品、书报刊零售等数量锐减,印刷业技术还是80年代水平,技术更新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4、文化新兴产业缺乏。如动漫游戏业制作、文化创意业、文化影视传媒业等在我县还处于一片空白。

     三、商南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措施

(一)加大农村文化资金投入,多措并举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立足服务、着眼发展的农村文化设施,努力营造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二是加强对各类文化场所的管理和开放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三是建立良好的“送文化”下乡 工作机制。要加强和改进 “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四是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通过业余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带动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自我娱乐,实现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员是文艺爱好者。五是做好“挖”字文章。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实现凡人新事的文艺创作和艺术再现,从而激发农民群众兴趣。 六是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呈现“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生动局面,让好书、好歌、好节目、好电影,鼓舞人心,引人向上,催人奋进不断,更好的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七是挖掘“土专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使之发挥农村文化生力军的作用。

(二)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齐头并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机制,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2、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一是着力做好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商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二是重点改造提升印刷业、图书音像业等传统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商南文化产业的支柱型产业。三是要不断实现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业、文化影视剧传媒业等新兴产业的突破,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努力提高文化产业档次。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在动力。二是区分性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三是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以商南剧团、商南新华书店等脱困为重点,加快商南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         

4、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一是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极力以金丝峡景区、闯王寨景区、金丝峡影剧院、任家沟度假村等为载体,打造集旅游文化、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品牌区。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布局,扶持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三是打造文化广场文化。我县文化广场、鹿城公园等文化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围绕城市休闲中心的建设,同步进行文化品牌的打造。形成商南特色文化品牌。三是着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把亮点制成品牌、形成产业。对区内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加工(如:商南益华绒绣等),为地方品牌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专项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7、重视产业人才培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一方面,对现有的文化经营骨干要给予应有的待遇;另一方面,要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

 

    查阅、参考文献资料:

 ①:参考1993年《商南县志》资料。

 ②、③、④:参考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的相关数据资料。

 ⑤:参考商南县统计局关于商南文化产业方面的统计数据。

⑥:参考商南二轮县志编撰收集的相关资料。 

⑦:参考商南县统计局关于商南文化产业方面的统计数据。

(此文于2014年2月被商洛市委宣传部表彰为2013年度优秀调研论文成果奖)

 
 
当前位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中共商南县委宣传部 官方微博 办公室电话:0914—6322262  投稿邮箱:snxwxcb@163.com
技术支持:商南县城关镇叶子信息工程服务中心 陕ICP备09011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