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中药材、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习近平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收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要结合各自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产销两旺的主导产业。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有偿转让政策,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鼓励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将一家一户承包的零碎土地集约化转让经营权,有规模的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要延伸产业链条,种养加结合,农工贸一体,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建立村级组织选人用人机制,鼓励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和复退军人返乡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要不断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政治待遇,让村干部经济有甜头,政治有奔头,工作全劲头;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让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各类培训机构联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要盘活集体林山、草地和财产资源,宜林则林、宜药则药、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探索建立村集体产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让小产业连接大市场,让企业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增加村集体利润分成。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作用,发展村级公共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让村级组织在自主发展中增强工作活力。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有着传统的根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各地要不断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家族文化,弘扬优秀的家风。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效嫁接,使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光芒,奏响时代最强音,引领现代灿烂文明。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加强社会治理。要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加强乡村治理。要依照村规民约,村级“红黑榜”,村民理事会加强村级治理;要广泛开展孝老敬老活动,定期评比表彰好公婆、好儿媳;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和健身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五美”庭院,干干净净迈小康,让广大农民同步走进新生活,迈向新时代。
- 商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前沿 (63)
- 十九大精神在商南 (16)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22)
- 商南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7)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17)
- 两学一做 (18)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02)
- “两会”专题 (21)
- 抗击疫情文艺宣传专栏 (10)
- 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23)
- 党史学习专栏 (66)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