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文章搜索
 
 
六位一体”组合拳打通脱贫致富路——商南县创新就业扶贫模式促脱贫工作侧记
作者:策划:董建莉图文:李治军代绪刚    发布于:2019-07-10    文章来源:商南宣传网

“多亏了社区的综合劳务队,不然,我可能还找不到活儿做,又要在家待几个月。”前不久,商南县青山镇青山社区8组贫困群众余海向笔者介绍。原来,余海经新成立的社区综合劳务队牵线搭桥,在附近找到了建筑工工作,最近经常都有活儿干,收入一下子稳步增加。

2018年9月,针对长期以来贫困劳动力打零工收入不稳、信息不畅、维权不便等难题,商南县青山镇青山社区在充分调研、与群众多次座谈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在社区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对社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登记,并上门对接就业意愿和技术特长,再分门别类进行梳理;通过微信群、qq群等载体及时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或者直接联系“匹配”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已陆续发布用工需求580余条,解决用工岗位200多个,帮助维权15次,为余海、李强等65名劳动力找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

青山镇青山社区不仅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社,变“打零工”为稳定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还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南京市溧水区一家企业在该社区建起了南京开平工艺玩具厂青山社区加工点,吸纳50户就业,其中贫困户15户。

这是商南县积极走“支部建基地兴产业、干部搭平台促创业、能人办企业带就业”的脱贫之路取得的成果,也是该县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增收脱贫目标的缩影。近年来,商南县积极通过在外设立劳务基地、县内建立社区工厂、开发公益岗位、支持创业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劳动组织稳就业

“以前的莲花台村没有产业,我们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不了家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到老小,还收入稳定,劳务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我就挣了3万多。”商南县湘河镇莲花台村庙沟街组贫困户汤秀乾高兴地介绍。

据了解,莲花台村劳务公司于2018年6月成立,设立有工程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权益保障服务部等4个职能部门,30%利润上交村集体经济,全体村民参与分红。10个月来,通过承揽村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建设等劳务,劳务公司累计发放工人工资30余万元,给村集体经济上交3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

打造劳务公司平台,是莲花台村在落实“党旗引领脱贫路”活动作出的一次崭新的尝试,让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稳定收入,实现更多群众“稳定就业、稳定收入”的“双稳梦”。

针对扶贫工作实践中,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不稳定、用工组织“招工难”并存的问题,商南县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广泛座谈交流,探索成立村级劳务合作组织,搭建了用工组织和富余劳动力精准对接平台,通过承接劳务项目、组织务工、提供就业服务、劳动维权等方式,较好地提高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2018年5月开始,商南县先后在青山镇青山社区、湘河镇莲花台村、过风楼镇水沟村、十里坪镇马王沟村开展了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贫困劳动力”模式,并结合村情实际,探索提出了5种具体的组织形式。“党支部+能人大户+贫困劳动力”,主要是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跟随能人或大户参与就业和劳务;“党支部+贫困劳动力”,由村两委组建劳务服务组织,组织技能性差,侧重于服务型的贫困劳动力参与就业和劳务;“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劳动力”,主要是村集体组织强大,有一定的建筑或劳务承包资质,在集体经济组织中专门设立劳务组织(或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就业或务工;“党支部+劳务公司+贫困劳动力”,主要是和各地劳务公司长期建立劳务输出关系,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务工;“党支部+基地+贫困劳动力”,村支部依托村上的产业基地,组织成立务工队,常年参与产业基地务工。通过“一种模式”“五种形式”的建立运行,将农村能人大户、产业基地、贫困劳动力镶嵌在就业扶贫的链条上,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10个镇办共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组织64个,吸纳打零工劳动力324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852人。

 

工厂基地托就业

针对能力较差、出门务工有难度的贫困劳动力,商南县强化就业政策扶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鼓励县内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镇办移民集中安置区建设社区工厂和创建扶贫基地,就近就地吸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有效破解企业招工和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双向难题”。

商南县创新模式,制定了《商南县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管理办法》《商南县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和奖补性职介补贴申报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行“政府推动+园区牵动+企业带动+贫困户联动”的“四加四动”模式,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扶贫基地,引导各类企业在镇村移民搬迁点建立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让贫困户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地里的庄稼,使其“挣钱顾家两不误”。通过兴办社区工厂催生了一批既在扶贫车间里上班,又守住老家田地的“两栖”型农民,他们依靠多轮驱动,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在政策扶持方面,商南县对经认定的社区工厂每吸纳1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不低于1年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达到员工总数1/3的,对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补贴。对认定的就业扶贫基地每新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每人每次500元的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开展岗前培训的可享受培训补贴、生活交通费补贴。同时,还积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大学生见习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截至6月底,商南县已建成扶贫基地29家、社区工厂13家,吸纳50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技能培训促就业

商南县加大劳动力培训摸底调查力度,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群众座谈,了解群众培训意愿,建立工作台账、综合分析研判。结合镇村发展现状、产业项目,委托资质健全、师资雄厚的培训机构,契合培训需求、科学制定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严格遵守课时,大力开展定向式、委托式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主体、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三精准”,实现对贫困群众的就业培训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技能培训4588人,其中开展创业培训53期1325人。

探索推行“订单式+点菜式”“培训机构+公司+社区工厂+贫困户”“互联网+”培训模式,实现就业593人。积极与西安米多多家庭服务公司、溧水等大的家政公司协商洽谈,通过培训一批、输出一批,达到带动一批、引领一批的目的。依托商洛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南县华润培训学校、朝阳技术培训学校的职业培训,加大家庭保洁、母婴护理、养老护理3个“精品品牌”建设力度,培训一批受市场欢迎的“金牌月嫂”“招牌护老”“专业保洁”等家庭服务人员,培训家庭保洁员150人、母婴护理(月嫂)317人、养老护理549人,已经成功输送100多名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庭保洁员到商洛、西安、南京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家庭服务类技能培训1016人,其中贫困户687人,跟踪服务就业率达60%以上。

在推进社区工厂建设中,为了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商南县增强针对性,灵活方式,大力开展家政服务、茶叶加工、果树栽培、食用菌栽培、种植养殖、医疗护理、服装加工等培训,力促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能。组织南京金龙客车有限公司和商南职教中心建立订单式就业培训合作关系,建立“溧商劳务协作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顺利举办了“金龙”就业技能培训班,成功输送127名贫困劳动力赴江苏溧水就业。

 

劳务输出帮就业

“感谢政府为我们企业搭建的这个平台,商南技能人才很契合企业发展的用工市场环境,大大解决了我们对劳动市场的一个需求。”南京市万德集团行政副总裁陈光学表示,接下来会依据他们的学习培训情况,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再分配,希望他们的加入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据了解,6月中旬,商南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溧水区高级技师深入商南,为焊工班学徒实操培训、理论上课,提高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15天学习以后,商南县筛选出17名焊工班的学徒工到溧水企业跟班学习两个月,掌握技能后,根据本人意愿,安排进溧水企业就业。

“为了提高务工人员的基本劳动技能,这次选派17个电焊学徒工到万德集团实习,这种模式是首创,也是一种尝试。并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商南县务工人员尤其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到溧水就业。”商南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年来,商南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促就业工作,积极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西安等各大劳务基地建立良性互动,搜集劳务需求信息,通过举办现场招聘洽谈会、劳务推介会、劳务对接等活动,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持续深化溧商劳务协作,累计举行20多场溧商劳务专场招聘会,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发放招工简章8000余份,先后6次有组织输送工人前往溧水务工,累计输送559名贫困劳动力前往江苏务工。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7.33万人次,创劳务经济收入29.37亿元。

 

自主创业带就业

按照“抓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思路,在巩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推行“创业园区+贫困劳动力”模式,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引导回乡创业者在镇办、移民搬迁点、行政村创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

集中梳理调整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重点围绕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用途、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申报贷款方式及程序等内容,共编写制作宣传通告、宣传册、宣传单、创业典型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材料4000余份,利用基层工作机构发放到千家万户,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依托镇办人社所、村(社区)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围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精心组织开展了进园区、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送项目“四进四送”活动,先后深入县工业园区12户小微企业、城关街道办事处等3个镇办,现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解答咨询服务,开展创业培训,举行创业项目推介。

通过召开创业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和实施“三位一体”机制、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协调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等措施,不断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让广大创业者充分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亿元,形成了“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县已吸引4783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功创办企业162个、个体4258户,带动1.8万余人就业,返乡创业企业年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0%左右。

 

公益安置保就业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自己可以靠双手挣生活费,收入稳定,对未来生活我充满信心”。家住商南县清油河镇吊庄村的贫困户田培福高兴地说。他被镇上特设公益性岗位聘用,负责村部及村广场的环境卫生,每月都有固定收入。

商南县不断完善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在县、镇、村、组四级开发城镇、村民小组、就业、特设、公益专岗等五类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全县1588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应聘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摇身一变成为“工薪族”。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因年龄大、学历低、技能缺乏的就业难题,商南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创建等工作,灵活运用政策,在全县10个镇办121个村(农村社区)的1554个村民小组,各开发1个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本组村庄、河道、道路清洁等工作,聘用本组(村)“三无”未脱贫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给予4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共安置1256名未脱贫劳动力就业。

在全县69个贫困村开发149个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农村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看护、治安联防协管、绿化保洁、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公共服务工作,每人每月给予6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共安置14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在城镇公益性岗位方面,商南县将年度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全部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共安置11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同时,将本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或调剂出服务性、辅助性岗位纳入公益专岗开发计划,动员贫困劳动力报名应聘上岗,共安置6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脱贫攻坚工作中,商南县将就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路径,紧密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倾斜政策,着力实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建工厂基地、组建村级劳务组织“六大就业工程”,“六位一体”、多点发力,切实让不同情形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当前位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中共商南县委宣传部 官方微博 办公室电话:0914—6322262  投稿邮箱:snxwxcb@163.com
技术支持:商南县城关镇叶子信息工程服务中心 陕ICP备09011150号-1